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的刚性要求,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的规定,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群12名教师于2025年8月18日至23日赴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紧密结合将“四新”内容融入教学标准的要求,切实推动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复合型转变,为构建符合现代职教体系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实践支撑。
本次实践内容涵盖了乳制品产业链核心环节。在理论培训方面,企业专家系统讲授了《乳制品开发全流程》《质量数字化管控系统》《精益生产与6S管理》等方面知识,重点解读了功能性乳品研发、冷链物流管理、数字化追溯系统等前沿技术。特别是在“从灵感到餐桌”创新案例分享环节,教师们深入了解了乳品企业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到工业化生产的完整创新链条。实践环节则聚焦生产一线,参训教师进入前处理车间、智能化灌装产线、车间实验室等区域,与企业技术骨干就关心的问题开展案例研讨。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每日上午的行企知识学习,下午深入生产环节实践,创新构建了“理论-实操-研讨 ”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重点聚焦乳品行业数改智转,增设智能制造相关知识,解析MES系统,掌握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技术;强化校企协同,实触产品生产工艺文件、质检操作等素材,推动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为后续深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教师们顶着秋日高温,亲身体验从生乳进厂,到临场收纳、前处理、巴氏杀菌、无菌灌装、无人码垛,直至终端配送的全程温控环节,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极大提升了培训实效。
在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智能制造渗透率超过40%的产业背景下,该活动对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参训教师吴锦涛博士深有感触地表示:“通过实地学习质量数字化管控、自动化包装等前沿技术。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鲜活素材,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观理解智能制造在乳品行业的应用,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 对接,只有教师率先走进企业,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实用化的理论培训与沉浸式的现场实践,参训教师收集了可转化为教学案例的一线素材,全面提升我院专任教师队伍对乳制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装备的认知水平,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难题;建立了“企业技术骨干+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探索形成了“行业需求导向型 ”教师培训模式,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